和讯银行消息 11月4日下午,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在中国银行业盘点“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发布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成功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有力地推动了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
 
    银行业经营实力不断提升
 
    廖媛媛强调,“十二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提升。截止201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的数量达到了4091家,境内的机构网点21.63万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稳步推进,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开业5家民营银行、6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和2家民营消费金融公司。全国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间,民间资本占各类机构总资本的比重分别为72%、86%和56%;民间资本参与重组信托公司34家,资本占比超过了45%。
 
    截止到今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到了192.7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了102.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分别为178.2万亿元、14.5万亿元,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了99.2%和148.4%。银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2%和16.1%。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从2010年的40.2%下降到2015年9月的27.8%。
 
    会议还指出,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拨备覆盖率167.7%,贷款拨备率3.26%,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15%,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0.99。
 
    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
 
    廖媛媛指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战略及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超过19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5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8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276.6%,是一个跳跃性的增长。民生消费的领域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大。服务业各项贷款余额43.35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了88.5%。个人贷款余额18.2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28.7%。
 
    在普惠金融的需求满足度方面,截至到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54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了8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7%。小微企业的贷款户数达到了1183.3万户,同比增长了7.4%;小微企业的申贷获得率是90.6%,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个百分点,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同期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涉农贷款的余额达到了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通过设立社区银行、小微支行,逐步实现城市社区和乡镇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发展绿色信贷方面,截至到今年6月末,绿色信贷的余额是6.64万亿元,比2013年6月末增长了36.63%。
 
    另外,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15年6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到三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还在继续下降。
 
    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不断健全公司治理,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加强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和向社会公众披露经营管理信息的市场约束机制建设,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 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董事和监事的履职标准,建立健全董事和监事的履职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董事和监事履职与诚信的档案,建立公正透明的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和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此外,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体系,制定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同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科学确定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结合自身资源的禀赋,制定差异化竞争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银行发展战略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由“讲占比”向“讲战略”转变。按照既定发展战略,确定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风险偏好、业务结构和经营管理目标。推动风险治理体系改革,构建稳健的风险偏好框架,大幅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风控全面覆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领域,建立健全定点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
 
    在“十二五”期间,银监会还在部分银行试点实施了资本计量高级办法,推动银行提升量化风险的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银监会在“十二五”期间还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防控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理财、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风险,这是第三大方面风险管控的提升。
 
    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
 
    廖媛媛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对整个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改革比较满意。
 
    一方面,银行业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机构改革全面推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信用社县市统一法人改造基本完成,资本质量明显提高,股权结构显著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收资本由2010年末的3461亿元增加至2015年9月末的7220亿元,几乎翻了一倍多。法人股比重由33%提高至52.5%。农村商业银行组建稳步推进,截至到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830家,比2010年末增加725家,农村商业银行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数的37%,资产规模占比达到了61.5%,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同时,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出台了规范省联社法人治理和加强行业审计体系建设的制度,开展办事处改制区域审计中心试点,利用市场化手段,先后处置近百家问题机构,46家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完成财务重组,并同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得到化解,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银行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工作有序推进。截至2015年9月末,中资银行已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00多家分支机构,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0家外资法人机构、109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74家代表处。
 
    同时,银监会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谈判(包括内地与港澳、中美、中欧、中韩、中澳、中巴等投资协定和自贸区协定谈判),在互惠互利前提下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银行业监管能力和有效性不断提升
 
    第一、监管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涵盖各类机构、业务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本等方面的审慎监管法规体系,基本实现了对银行体系全方位、系统性监管。
 
    第二、监管工具更加丰富。形成了包括不良资产率、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等在内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工具箱”。充分吸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完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探索运用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贷款价值比率等逆周期监管工具,增强银行业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调整的能力。加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实施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同时,加强银行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与监测,开展多种压力测试。
 
    第三、监管的架构更加科学。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职责划分,强化监管主业,把资源向监管倾斜,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强化依法监管,法有授权必尽责,提升监管威慑力,强化权责厘清,简政放权,为创新预留空间;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推进政策和规制统筹;强化金融服务,归并功能监管,促进为民监管,提升服务合力。
 
    “十三五”期间银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廖媛媛表示,从国际方面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经有七年多,世界经济的整体仍然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从国内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压力,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给银行业风险管控带来挑战。 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给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挑战。 三是综合化经营,给银行业内外部管理带来挑战。 四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给银行业竞争发展带来挑战。
 
    同时,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不仅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给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机遇。
 
    第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创新改革是推动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要在银行业体制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行业的竞争性,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增加市场活力,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化的发展,引导各类银行业机构合理定位,实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
 
    第二、要在业务管理的创新和改革上下功夫,推进银行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趋势,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
 
    第三、在风险控制创新改革上下功夫。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各项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控能力,使银行业服务水平不断地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普惠金融的发展,要完善和落实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基层地区合理布局,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双创、四众、创新发展战略力度,为科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持续性和体系化的金融服务。最后,要注重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大力支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发展,积极开展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的金融业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金融服务绿色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第四、要更加注重双向开放。始终坚持公平竞争、同等待遇的原则,不断提高银行业市场准入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支持银行业走出去和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经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五、要更加注重金融的安全。稳健安全是银行业持续改革、健康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要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科技安全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监管者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