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乔梁导演执导的电影《塬上》曾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圣乔治金奖最佳影片奖、第14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并提名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先后入围了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第3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获得了国内外的诸多肯定,并引发了业内专家的一致称赞。

11月14日,《塬上》在北京举办了专家研讨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担任主持人,原光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苟天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等专家,导演乔梁等主创,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就该剧的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给予了肯定,并对该影片的现实情怀予以高度评价。

直面现实生活  填补“灵魂叙事”空白

电影《塬上》讲述了在京记者康文回到家乡报道朱鹮的过程中发生的曲折故事,不仅生动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环境生态的巨大变化,也深刻剖析了人性的挣扎与困惑,在国际影坛赢得了热烈的反响与广泛的赞誉。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委员会副会长赵葆华称赞《塬上》是一部极具艺术成就的作品:“它直面塬上的生活,但它引出的是塬上人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而且采取的是‘灵魂叙事’的方式,同时它还有浪漫主义色彩。”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艺术处处长陆亮表示:“现实主义是我们要坚持、要追求的方式,如何去实现现实主义,拍出现实主义的作品,这要去探索,不断地实践。《塬上》不仅是当地文化和地域真实生动的风景画,而且深入解剖其中的人性和民族性,解析当地生产发展和环保的内在矛盾,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

黑白“反叙事”  彰显艺术情怀

乔梁导演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也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与人文情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尤其面对影片中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导演新颖的叙事模式给予观众以命运的紧迫感与人性的挣扎感。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许柏林称赞道:“《塬上》是一部电影化程度很高的文人电影,它虽然在表现当下,但它现实用黑白调,闪回用彩调,与过去的电影相反,印象很深刻。它的每一个镜头都在叙述故事,在流淌情感,这很难得。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但是人物的命运感,影片中人物过去的故事、现在境遇的对比,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代入感很强。”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给予了这种黑白叙事方式高度评价:“《塬上》是一部艺术风格极为独特的电影,就像大家都说到的,它采取了一些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的“反叙事”模式,始终灌注导演的个人化观察,个人化思考,个人化的影像表达,乔梁导演在这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用文艺片体现主旋律的艺术化水平

《塬上》不仅体现了近年来的环保成果,也是对于人类选择的一次深入探讨,影片中关于环保的生态主题也得到了专家们的盛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艺术处处长陆亮称它为“未来启示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如今生态越来越受重视,而《塬上》便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部作品是沉静的,描绘了一种人的生态环境,并且展现了五个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心态以及他们相互间的交流,这是一部给予观众代入感的好电影。它不让观众浮躁、满足于视听感官的刺激感,而是让观众投入吸引力与感染力,启发观众思考我们的生活,最后得到一种精神美感。文艺创作的目标便是引导人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

乔梁导演在对专家、媒体以及制作团队表示感谢后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我们是一部中低成本电影,但我们始终坚持着电影人的态度,刚开始想法比较单一,就是‘关于污染我有话要说’。污染其实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前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希望这部影片也能够为当下带来思考与力量。在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后,获益匪浅,让我觉得今后创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