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养乐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主办的第89讲“上海科普大讲坛——消失的微生物”活动在上海科技馆成功举办。该讲坛特别邀请美国纽约大学教授Martin Blaser教授、Maria Gloria Dominguez-Bello教授,以及美国罗格斯大学冠名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为听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知识碰撞,面对面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肠道中存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是我们自身细胞的10倍之多。随着这几十年对人体共生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赵立平教授在“血脉与菌脉”的演讲中提出,母亲不但通过血液把充满保护性的抗体传给后代,同时在“血脉”之外,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会从母亲身上得到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细菌,这就是“菌脉”。人体微生物在母婴菌群传递以及儿童健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artin Blaser教授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在其著作《消失的微生物》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此次“上海科普大讲坛”上,Martin教授就“微生物群落在生命早期的无意改变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发表了演讲。“我们发现生命早期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并且影响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发展。”Martin教授说,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都强调了在年轻动物的生命早期塑造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对于健康的影响。

Maria Gloria教授则从这些微生物组的影响与重建出发进行探讨和分享。她表示,微生物能够耐受宿主的免疫系统并与宿主共同进化,在宿主健康体系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伴随着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的同时,人类正经历着如哮喘、I型糖尿病、过敏及肥胖等代谢系统紊乱疾病的困扰,而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如今正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研究发现,剖腹产及早期的抗生素暴露增加了这些城市化疾病的风险。与此同时,菌群紊乱对正常表型的干预及疾病的预防仍旧是一个挑战。“合理利用医疗手段来重建微生物组的正常分布十分迫切,并且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疾病发展的趋势。”Maria Gloria教授说。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养乐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设立于2016年。该专项基金致力于为科普教育事业助力以及促进开展肠道与健康的科普活动。除了下午的科普大讲坛活动,上午在科技馆同期举行的由养乐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协办的母婴菌群垂直传递与儿童健康研讨会上,来自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微生物利用研究室室长大石宪司博士,向来自全国各地临床医生和高校师生介绍了《母亲的肠内菌群对新生儿菌群发育的影响》。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养乐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主任、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总经理平野晋表示,养乐多自1935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创始人代田稔医学博士所提倡的“预防医学、健肠长寿、轻松享有”理念,不断探索生命科学,为世界人类的健康和美好生活作贡献。养乐多希望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长期、稳步地推动公众对自身肠道健康重要性的认知,为国民健康知识普及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