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二
云门二

  徐 珺

  中央芭蕾舞团的《吉赛尔》为第四届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画上句号。68天中,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44场演出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今国际舞坛各种风格流派,而其中最让人感慨的,就是正在崛起的青年艺术家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舞蹈的未来。

  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城市来说,懂行的观众不会轻易亏待任何一场重量级的演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演出从发布消息到换角风波,一直是舞蹈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而杨丽萍的转型新作《十面埋伏》也实现了她艺术上的巨大突破。俄罗斯艾夫曼芭蕾舞团用《安娜卡列尼娜》揭开了俄罗斯现代舞蹈艺术的面纱。玛莎·葛兰姆舞团以“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为主题,再现了这位已故大师的经典之作。而其中,中国舞者新颖的表演,更是让人感慨艺术超越文化与时间的永恒力量。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中国芭蕾舞者,谭元元的个人专场演出,成熟而优雅的表演不愧为华人的骄傲。艺术就是无法停下脚步,因为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艺术家去思考、表达,由此而生发的新作才是舞蹈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陶身体剧场自2008年成立以来,足迹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作品个性十足却又流露着这个时代罕见的质朴,他们年轻、乐于挑战,却对创作有着虔诚而严肃的态度。他们的《数位系列》首次在舞蹈节亮相,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在循环往复的身体运动中,考验着自己和观众的耐心,并在这种简单、直白的表达中,寻得了一把通往身体和心灵的钥匙。这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感知世界的大门,让观众与舞者身心合一,在原始的心跳、喘息中感受时间的流逝。这一次陶身体剧场的亮相包括三天六台节目,是他们近年来创作上最集中、最全面的展示。第一次看到他们的作品是“惊喜”,再一次看,便是由衷的“欣喜”,因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更是一种独一无二且贯始至终的艺术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他们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品质不俗的舞作,更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未来着实不可限量。

  关于云门二团这个由林怀民创办,却不参与创作的舞团,观众已经不陌生。他们走社区,进乡间,以天地为舞台,与民众一同体验舞蹈,更重要的是,他们年轻。林怀民似乎在选才用人上格外别具一格,曾经被列为“问题少年”的郑宗龙和他口中的“可怕的孩子”黄翊,如今都成了创作上的主力军。郑宗龙作品《一个蓝色的地方》,记录了他在帝国大厦顶楼那个寂静的夜晚,于日夜交替的美景中的所思所想,后来他得知在摄影领域,这个不是黎明,不是清晨的时间,被称为Blue Hour。黄翊这次虽然没有带上他的机器人舞伴酷卡,但是作品《光》中复杂、精准的灯光变化,仍让人领教了他在机械装置领域的想象力。林怀民深知年轻人有不同于以往的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他们不仅仅是云门的未来,也是舞蹈的未来。

  在本次舞蹈节中,中国舞蹈家协会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作为演出项目,受到的关注并不高,但其在舞蹈创作领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当今国内最活跃的青年编导几乎都或多或少参与了这个项目,导师推介、创作经费、交流机会、展示舞台,让这个计划极有可能成为中国舞蹈创作上的黄埔军校。举办舞蹈节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在展示高品位艺术精品的同时,更需要带动本土艺术创作的热情,在这样一个百花争鸣的舞台上,互通有无,发出中国新一代舞蹈创作者们有力的声音。我们寄希望于在一届届舞蹈节的影响下,能涌现出更多出色的艺术家并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帮助这个城市形成一个包容、开放的文化消费环境,这大概就是舞蹈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