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香港GDP数据的披露,珠三角“双雄”广州和深圳经济总量或将最早于2017年超越香港,最晚的时点是在2018年。


 

2月22日(本周三),香港经济数据正式公布:香港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48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9%。1.9%的数据,远高于路透经济学家预计的增长1.3%。

但这一增长数据,远低于广州和深圳两市,后者在过往两年中,一直以GDP超越香港为目标。

根据广州、深圳两市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广州GDP为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深圳GDP为19492.60亿元,同比增长9.0%。换算为港元,这两个城市GDP分别为:22285亿港元、22151亿港元。

也就意味着,在2016年,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与香港的经济总量差距仅为:2515亿元、2649亿元。但这一差距较之2015年已进一步拉近,以广州为例,2015年其与香港的经济总量差距为2731亿港元,一年时间,缩小200多亿港元。

事实上,广州和深圳在2016年曾有机会追平或是超越香港,民间亦传出类似的豪言口号,但一路飙升的人民汇率却将这一时间拖后。数据显示,港元兑人民币由2014年的约1:0.79升至最近约1:0.89,升值13%,直接击碎广州和深圳的野望。

2017年,广州、深圳各自提出本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为8%、9%,而香港的目标则为2-3%。以深圳、香港两地比较,基于目前人民币0.88的汇率计算,按照这一增速,香港2017年GDP为2.52万亿港元,深圳为2.41亿港元,两地经济差距已缩小至仅1100亿港元。

2018年,广州、深圳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增速,且港元兑人民币汇率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加之香港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深圳、广州GDP将达到2.63万亿港元、2.6万亿港元,香港则仅为2.57万亿港元,广州、深圳将正式超越香港。

同时,依照这一增速,深圳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广州,在国内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仅次于上海与北京。

广州、深圳完成对香港经济追赶甚至超越背后,蕴含着中国经济版图的巨大变化。

1980年香港GDP为289亿美元,中国大陆GDP为1894亿美元,占据中国大陆经济总量的15.3%;至1997年香港回归,彼时中国大陆GPD总量为9526亿美元,香港为1773亿美元,比例上升到18.6%;再至2016年,随着这20年大陆经济的崛起,香港占中国大陆比济的总量降至3%。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成就窗口的深圳,37年前,深圳GDP只有1.9亿元人民币,2016年突破1.93万亿,37年增长了1万倍,超过史上任何一只股票。而且在中国经济总量的位置,亦从1980年的不到0.004%,直升至2016的3%。


 

事实上,在过去37年的改革开放中,香港一直都是广州和深圳的老师。

特别是深圳,真正主导深圳经济长达37年奇迹般的增长又再一次成功实现结构升级的原因,是深圳比任何一个城市以及同类的经济特区都更加彻底的学到了香港 “小政府、大市场” 的本质,并且更加透彻的践行了 “自由市场 ”的基因。

正是基于这种基因,从出生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参与世界竞争——这与北上广三大城市专注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助推深圳成为全国的“创新之都”、“中国的硅谷”: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6.9%,并涌现出如招商银行、平安、华为、中兴、腾讯、光启科学、华大基因、大疆创新、柔宇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

但同时也要看到,香港在人均GDP、市场化、国际化、法制、社会平等等领域,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仍是深圳甚至是中国大陆的榜样和老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站在香港的街头说: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场。深圳的老师,是全球曾经最好的老师,至今也是全球自由市场的表率。

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2016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中国香港、瑞士、美国位列前三,中国内地排名第25位。而这个年报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各地区竞争力排名之一。

香港仍然是全球经济和中国内地经济的重要中介,也是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超级入口,截至2015年中国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地区依旧是香港。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拉奇恩·萨利曾在《塑造未来城市的六大趋势》一文中提到,资源可持续性、技术变革、工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等将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议题。

对标这些要素,如果不努力创新,适时进行战略性调整,深圳的综合竞争力有朝一日也会被其他城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