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真的课业很重,短短的假期,好多小朋友还要去上各类辅导班!不过没办法,想要升学率,就得够拼呀!真的好想生活在古代……BUT!小编从一路捞导航网http://www.16lao.com)得知:据说古代教师也讲升学率 ,绩效不行竟要罚米!

教学质量挂钩“升学率”,考不好要“罚米”

在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在“教学量”上,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挂钩。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外,还单设有“学官考课法”。该考核办法的中心是,“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一定的升学率,教师才有可能被提拔。

据《明会典》记载,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州学学正有6名学生中举,县学教谕有3名学生中举,方算称职,可获升迁资格。平时对教师也有考核。如在月考中,学生三月无长进,教师要被扣工资。当时教师工资由现钞和米两部分组成,扣工资的形式主要是“罚米”。

如果学生在学年末举行的“岁考”中仍不进步,问题就大了——凡府学12人、州学8人、县学6人以上无长进,府州县地方官及所属学校教师除被“罚俸”外,还要被“训导”。更狠的是,如果“岁考”中,府学24人、州学16人、县学12人以上无长进,不仅教师被处理,府州、县的地方官员也跟着受罚,要被处以“笞刑”。

考核严怕啥?古代老师工资高呀!

虽说古代公办教师的入行门槛高,考核也很严厉,不过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代“在编”的教师工资可是很高的!

在古代,教师与官员一样也都有稳定的收入。汉代太学博士的官秩,初为四百石,后升为六百石。四百石级别,每月的工资(俸禄)是50斛谷物,以“汉代1斛(石)=2市斗=27市斤”来算,50斛相当于今天1350斤;以成人每人每月消费30斤来算,够45人消费,这是当时大县县丞的工资水平,属“副县级待遇”。而六百石则为70斛,是当时郡丞才享受的“副市级待遇”。

宋代除了朝廷拨款外,自仁宗起还陆续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这一制度为后来各朝所继承,元、明、清学校都有相应的学田。学田收入除一部分用于办学和补助困难学生外,不少都成了教师福利。

饱读诗书才有资格当老师,教得不好会被“罚米”,还有可能被流放!教师这份职业,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良心担当呀!

更多内容请关注一路捞导航网http://www.16lao.com